初冬时节,在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近300个建筑工地被塔吊覆盖,10多万建筑工人日夜奋战-
熊静城际铁路雄安站将于年底投入使用,荣东地区12.7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将有1000多栋建筑拔地而起。地下雄安公用隧道工程进展顺利,为华北明珠白洋淀增加了近5亿立方米的水量...“未来之城”悄然崛起。
“先锋”即将投入使用。
在雄安新区雄县赞岗镇,一座水滴形的银灰色建筑高高耸立。这是熊静城际铁路安雄站,将于2020年底投入使用。现场车辆穿梭,旗帜飘扬,一派繁忙景象。
京津冀城际铁路是连接北京市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雄安新区的重要干线,承担着千年计划的运输任务,对促进京津冀协调发展、支撑雄安新区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启动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肩负着雄安新区“先锋”的重任。雄安站建筑面积47.52万平方米,相当于6个北京站,总投资近80亿元。
9月16日,北京至安雄城际铁路北京大兴机场站至雄安站正式进入联合调试测试的动态测试阶段。9月30日21时30分,“雄安站”字样正式亮起。

正在装修的雄安站,机器声轻柔,焊接花闪烁,清水混凝土结构的高大梁柱呈花朵状,工程技术人员形象地称之为“花柱”。
清水混凝土技术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车站大体积构件的施工,雄安站是首次。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总工程师王艳表示,清水混凝土技术最直接的特点是没有过度雕刻带来的宏伟感,以清新自然之风取胜,符合环保要求。
“作为一个雄安的建设者,能够参与这样一个意义重大的项目,是一种职业福气。中铁建工集团雄安站项目部党支部书记王兴云说:“雄安站正处于最后的冲刺节点。现在6000多名建设者正在加班加点,努力实现项目的节点交付和高质量。"
荣东地区涌现出数千套安置房,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位于荣东区,雄安新区起步区以北,白洋淀站以东,规划用地面积约12.7平方公里,其中8.45平方公里用于住房建设。目前,已经建立了数千座建筑。
荣东区是为雄安新区启动区建设提供支持和配套服务的区域,规划人口约17万人。从2021年6月开始,居民陆续入住。
记者走访发现,各种安置房项目及道路、绿化、水系、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确保安置房如期交付。

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公司荣东项目部负责人穆飞表示,荣东地区蓝绿色空间比例将稳定在70%,将塑造中式、湖景、创新时尚的城市风格,构建蓝绿色交织、密度、水城融合的空间格局,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居民可以步行3公里进入森林,1公里进入林带,300米进入公园。
据了解,荣东区安置房项目现场工作人员最多10万人,塔吊700多台。“慢优先”的理念贯穿荣东区安置房规划设计的全过程,依托小区内的道路和生态空间,形成步行骑行慢行系统,最大限度地为行人留出场地。
每个重点工程都肩负着打造“雄安品质”的重任。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生命线。2020年以来,河北省全面利用黄河水、河水、地方水库水和再生水。截至11月中旬,白洋淀入库水量近5亿立方米,确保白洋淀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
北京支持的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在新区教育医疗体系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该项目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
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海幼儿园雄安公园项目室内外装修施工已经完成,胡同小学雄安校区项目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项目室内外装修施工正在进行中。
“未来之城”悄然崛起,数字城市“一起成长”
参观雄安新区,可以看到荣东地区的“世界最大工地”,无形的“云上雄安”数字智能城也在同时进行。
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记者看到,雄安新区的每一栋建筑都可以在数字雄安的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上同时生成同一个数字建筑。现实中,即使更换一盏路灯,数字城市也是可以展示的。
“以前大部分施工都要自己切割钢筋,往往还剩下很多短钢筋。”雄安新区荣东区商务服务中心二区4号楼组长张雪峰说:“安雄的工地发现,所有的建筑都是经过计算的,送来的材料都是直接组装的,不会浪费一厘米的钢筋。”
雄安新区市政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刘利峰表示:“传统智慧城市往往更注重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智能,如建筑、交通、水务、园林等。,而雄安则是基于CIM的全市智能。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整合城市的专业数据,实现规划地图、建设监管网络、玩城市治理棋局的新格局。"